查看原文
其他

抑郁症的影响

简里里 简单心理 2023-07-10

题按:

上一篇讲了什么是抑郁症(回复“抑郁症1”收看上一篇)。今天说抑郁症的影响。


抑郁的状态人人都会在人生某个阶段经历,这也算是上帝给人类的一个礼物吧。当它发展为病症的时候,会带来诸多影响。和这世界上一切事务都一样,它带来好的影响,也带来坏的影响。



抑郁症的影响(二)

文/@简里里 (原载在网易公开课)


我们还是找一些研究来看吧。

上个世纪八、九十年代,有一群人在欧洲做了一个大样本的调查。发现当时有17%的人报告说自己有抑郁的经历。而其中6.9%的人说自己正处在重度抑郁的状态之中,1.8%的人报告说自己轻度抑郁(恶劣心境), 而8.3%的人群抱怨说自己有抑郁的症状,但不至于影响自己的工作生活 (参考文献【1】) 。在同个时期,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数据结果是一致的。


更近一些的研究,2005年一个针对澳大利亚和荷兰的研究发现,30%的男性和40%的女性在长长的一生中,会遭遇抑郁症状的折磨。(参考文献【2】)


所以你看,一个200人的教室里面,大约有70个人都会经历抑郁症状。


而最近刚刚发表在The Lancet 上华盛顿大学最新的研究表明,在美国和加拿大青少年(10-14岁)的疾病中(注意是所有疾病中),抑郁症超越了哮喘,成为孩子们最大的负担。而全球的数据显示,这个年龄段遭遇抑郁症困扰的孩子,从1990年间的490万增长到2010年的550万。而全球有超过1个亿的人群患有被临床诊断的抑郁症。


哇,那可以想象,没有达到临床诊断标准,在抑郁状态的人,更不计其数。


抑郁症究竟对人有哪些影响?


影响一:增加自杀风险


有研究发现,60%自杀完成的人,在生前是能够被临床诊断为抑郁症的。


患有抑郁症的人极少会去伤害别人,他们的力量更多指向自己。他们指责和贬低自己,觉得自己糟透了。就像人得了肺炎会发烧一样,抑郁症使人有过低的自我评价、对周围的事物和人失去兴趣、疲劳缓慢,这样的状况下,人很难再对生活和未来保有任何希望和热情。而死亡的念头会反复出现。


这时候我们去跟TA说,你要坚强,要考虑你的父母儿女同事朋友,你想想看你已经有这样那样多的种种好,你不该不珍惜自己的生命。这些“宽慰”的话语,对于抑郁症的患者来说,无疑雪上加霜。


而更需要注意的是,有一些重度抑郁症的患者没有自杀的原因,只是因为抑郁症本身会使人极易疲劳,他们此刻没有力气去考虑和实施自杀计划。而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作用往往在一个月左右的时候才能起效——这意味着在服药第一个月里面,抑郁症的药物使人的身体恢复力气,而情绪却尚未改善。


因此这段时间是自杀风险极高的一段时间,医院往往要求住院24小时看护。


影响二:抑郁症的人,更容易罹患其他疾病。

一般来说,抑郁和焦虑常常伴随出现,这也就不难解释,抑郁症的来访者患上强迫症的的概率是正常人的11倍,患上惊恐障碍的几率是常人的19倍,患恐怖症的几率是常人的9倍(参考文献【3】)。


另外还有些有趣的现象。Kenneth Wells和他的同事们1996年有一个研究(参考文献【4】),发现抑郁症也会带来很多社会性的损失。比如说,抑郁症的患者,卧床的时间甚至长于肺病、糖尿病患者。而做同样一个工作,抑郁症患者缺勤的天数是健康人的5倍之高。


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曾经预测,在所有的疾病中,抑郁症将成为全世界危及健康的第二大威胁。


影响三:抑郁症患者有着惊人的创造力


尽管如此,我一直觉得容易抑郁的人往往很聪明,对自己的无尽要求和不满使得他们更努力、勤奋。他们往往能够非常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,有着令人备受折磨的、分析式的思考方式,又有着惊人的创造力。


一些研究表明,抑郁症病人的左腹外侧前额叶(VLPFC)比常人有显著增加。由于这部分大脑区域被证实是和人们注意力高度集中正相关,加之和工作记忆的机制相关,Andrews and Thomson 在2009年提出了分析式-沉思假说(Analytic-rumination hypothesis)(参考文献【5】),认为抑郁症的患者会有极具分析式的思维方式,以来适应环境,解决问题。


而相关的调查和研究也都纷纷发现,作家、艺术家中,有相当高的比例都被确诊为抑郁症,而站在成功塔尖上的人群,罹患抑郁症的可能是一般大众的八倍。


当然也常有人为了使自己更有创造力,有意将自己放入焦虑抑郁的状态之中:


难怪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4世纪就说过:“一切在哲学、诗歌、艺术、政治领域成绩卓著的人,即使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也不例外,都是抑郁的常客;一些人甚至受到抑郁的折磨。”


点击左下角“阅读原文”:看Upside of Depression抑郁的好处(中英文对照版)


未完待续。下一篇:《抑郁症的治疗》

参考文献

【1】 Lepine JP, Gastpar M, Mendlewicz J, Tylee A. Depression in the community: The first pan-European study DEPRES. International Clincal Psychopharmacology, 1997, 12:19-29)

【2】Kruijshaar ME, Barendregt J, Vos T,Graaf R, Spijker J, Andrews G.Lifetime prevalence estimates of major depression: An indirect estimation method and a quantification of recall bias.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, 2005, 20:103-111

【3】Murray CL, Lopez AD.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: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from disease, injuries and risk factors in 1990 and projected to 2020. Boston: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. 1998

【4】Wells KB, Sturm R, Sherbourne CD, Meredith LS. Caring for depression. Boston: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,1996

【5】Andrews PW & Thomson JA. The bright side of being blue: depression as an adaptation for analyzing complex problems. Psychological Review, 116:620-654.2009.


===========

1)关注简里里(心理咨询科普)公众微信账号:搜索“简里里”或者“janelee1231”

2)  你看到了最最后呦!祝你开心~啦啦啦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